设计模式之代理模式

何为代理模式?代理,顾名思义可联想到代理人,代理人是干啥子的,帮别人做某件事的,且可能会根据一些具体的情况,做一些具体的处理。大概如此吧。


定义与作用

它提供了对目标对象另外的访问方式;即通过代理对象访问目标对象。代理对象是对目标对象的扩展,并会调用目标对象。

好处:可以在目标对象实现的基础上,增强额外的功能操作,即扩展目标对象的功能.

实现

静态代理

简而言之,就是代理对象被代理对象都实现同一接口,在代理对象中,调用被代理对象的相应方法,并加上一些自定义的其它操作,要使用被代理对象的方法时,只需要调用代理对象的相应方法即可。

缺点:如果增加接口中的方法,那么代理对象以及被代理对象都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,难以维护。

动态代理

不需要实现接口,利用JDK的API,在内存中动态地创建代理对象代理对象不需要实现接口,但是被代理对象一定要实现接口,否则不能用动态代理。

代理类所在包:java.lang.reflect.Proxy
JDK实现代理只需要使用newProxyInstance方法,但是该方法需要接收三个参数,完整的写法是:

static Object newProxyInstance(ClassLoader loader, Class<?>[] interfaces,InvocationHandler h )
其中三个参数的含义依次为:

  • ClassLoader loader,:指定当前目标对象使用类加载器,获取加载器的方法是固定的
  • Class<?>[] interfaces,:目标对象实现的接口的类型,使用泛型方式确认类型
  • InvocationHandler h:事件处理,执行目标对象的方法时,会触发事件处理器的方法,会把当前执行目标对象的方法作为参数传入

代码示例:

接口类IUserDao.java以及接口实现类,目标对象UserDao是一样的,没有做修改.在这个基础上,增加一个代理工厂类(ProxyFactory.java),将代理类写在这个地方,然后在测试类(需要使用到代理的代码)中先建立目标对象和代理对象的联系,然后代用代理对象的中同名方法

代理工厂类:ProxyFactory.java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/**
* 创建动态代理对象
* 动态代理不需要实现接口,但是需要指定接口类型
*/
public class ProxyFactory{

//维护一个目标对象
private Object target;
public ProxyFactory(Object target){
this.target=target;
}

//给目标对象生成代理对象
public Object getProxyInstance(){
return Proxy.newProxyInstance(
target.getClass().getClassLoader(),
target.getClass().getInterfaces(),
new InvocationHandler() {
@Override
public Object invoke(Object proxy, Method method, Object[] args) throws Throwable {
System.out.println("开始事务2");
//执行被代理对象方法
Object returnValue = method.invoke(target, args);
System.out.println("提交事务2");
return returnValue;
}
}
);
}

}

测试类:App.java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/**
* 测试类
*/
public class App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// 目标对象
IUserDao target = new UserDao();
// 【原始的类型 class cn.itcast.b_dynamic.UserDao】
System.out.println(target.getClass());

// 给目标对象,创建代理对象
IUserDao proxy = (IUserDao) new ProxyFactory(target).getProxyInstance();
// class $Proxy0 内存中动态生成的代理对象
System.out.println(proxy.getClass());

// 执行方法 【代理对象】
proxy.save();
}
}

其实对于上面的写法,有一个小小的疑问,如果接口中存在多个函数,那么这种做法是会为很一个函数都执行相同的附加操作,如果对每个函数做不同的操作呢?利用Method的属性加以区别,然后对每个函数做分别处理?这样处理可以不。。


参考:https://www.cnblogs.com/cenyu/p/6289209.html

单例模式

有很多关于单例模式的博客,书上也有些介绍,了解它也算挺久了。但是部觉得少了点什么,怕自己记了,也怕自己后面找起来麻烦,所以还是写一篇博客来记录一下吧。

单例模式的概念

我的认识是这样,可能不是非常标准,一点自己的想法,不想copy而已:

  1. 只有一个实例
  2. 构造方法为private, 无法被直接实例化;类中持有一个本类的静态私有对象,并提供静态方法给外界提供访问。

实现方式

不同的方式有不同应用场景,可以按需要选择。其实我还是有个小小的疑问,就是关于饿汉式,instance实例化的时机是当前类被引用的时候,可以认为是在调用getInstance()的时候 ,此时类中的变量按照相应的初始化顺序,依次初始化。这样的话,就和懒汉式的效果是一样的了=.=可能是我的想法不太对吧

饿汉式

即初始化类的时候就创建好实例,不用担心多线程的环境下出现问题,但是有可能浪费资源。

1
2
3
4
5
6
7
public class SingletonHangry {
private static SingletonHangry instance;
private SingletonHangry(){}
public static SingletonHangry getInstance(){
return instance;
}
}

懒汉式

即在被需要时才创建实例,这在并发的环境下会出现一些问题。

  • 不加任何措施
    脑洞一下,都知道这个不一定是只有一个实例。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class SingletonLazy {
    private SingletonLazy(){}
  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Lazy instance;
 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Lazy getInstance(){
    if (instance == null)
    instance = new SingletonLazy();
    return instance;
    }
    }
  • 加上同步锁
    虽然这样就保证了只有一个实例,但是这个同步锁在每次调用getInstance()时都会工作,而显然这些同步工作中非常大的一部分是不需要的。所以在性能上必定会有所损失。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class SingletonLazy {
    private SingletonLazy(){}
  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Lazy instance;
    public synchronized static SingletonLazy getInstance(){
    if (instance == null)
    instance = new SingletonLazy();
    return instance;
    }
    }
  • Double Check Lock(DCL)
    说起这个,我刚开始的时候只了解到这有两个if。后来才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DCL,失敬失敬!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10
    11
    12
    13
    14
    15
    16
    class SingletonLazy {
    private SingletonLazy(){}
   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SingletonLazy instance;
 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Lazy getInstance(){
    if (instance == null) { // 使用这个if是为了在instance已被初始化之后,避免同步
    synchronized (SingletonLazy.class) {
    if (instance == null) {
    // 这个if是为了因为,如果同时有两个进程A,B执行了getInstance(),它们是都会有机会通过第1个if,
    // 也就是说会依次执行同步锁里面的内容。因此没有这个if也是有可能不能保证单例的。
    instance = new SingletonLazy();
    }
    }
    }
    return instance;
    }
    }
    至于那个关键字volatile,与Java中的内存模型有关,加上了这个才能保证单例。它大致做的事情是这样的:
    instance = new SingletonLazy()并非是原子操作,事实上在JVM中这句话做了三件事:

1.给instance分配内存
2.调用SingletonLazy()的构造函数来初始化成员变量
3.将instance对象指向分配的空间(执行完这一步instance就不为null)

但是在JVM的即时编译器中存在指令重排序的优化,也就是说上面的第二步和第三步是不能保证顺序的,最终执行的顺序可能是1-2-3或者是1-3-2。如果是后者,则在3执行完毕,2执行之前,被线程2抢占了,这时instance已经是非null了(但却没有初始化),所以线程2会直接返回instance,然后使用,然后会报错。使用了volatile就保证了:取操作必须在执行完1-2-3之后或者1-3-2之后,不存在执行到1-3然后取到值的情况。

  • 静态内部类
    因为类的初始化是虚拟机保证只加载一次,因此是线程安全的。
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class SingletonStaticInnerClass {
    static class SingletonHolder {
    private final static SingletonStaticInnerClass instance = new SingletonStaticInnerClass();
    }
    private SingletonStaticInnerClass(){}
  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StaticInnerClass getInstance(){
    return SingletonHolder.instance;
    }
    }
  • 枚举
    枚举的相信息:http://blog.csdn.net/u013256816/article/details/50562905
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10
    11
    12
    13
    14
    15
    16
    17
    18
    enum  SingletonEnum {
    INSTANCE1, INSTANCE2;
    class Singleton {
    private Singleton(){}
    }
    private Singleton instance;
    private SingletonEnum(){
    instance = new Singleton();
    }

    public Singleton getInstance() {
    return instance;
    }
    }
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    SingletonEnum.INSTANCE1.getInstance();
    SingletonEnum.INSTANCE2.getInstance();
    }

容器

这个有点迷